淺議書畫裝裱工具 永泰裝裱機械 周和德
文章出處:admin
人氣: 發表時間:2021-01-12
淺議裝裱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畫裝裱離不開各類工具,不同的工具應用于裝裱操作的托、裁、鑲、覆、裝諸多工序中。俗話說:“三分技術,七分工具。”工具得心應手,才能使操作事半功倍。欲做一名優秀的裝裱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備一套較好的工具。裝裱工作中所用工具頗多,深入了解和正確使用這些工具,對于裝裱工作者來說是必需掌握的技能。書畫裝裱這一獨特的傳統工藝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間經過不斷的探索、演變和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但囿于時代的局限性,很多裝裱匠人和裝裱用具大多翠塵珠坱,已無從查考,只有明代學者周嘉胄在其著作《裝潢志》中對書畫裝裱用具的內容有些記載,其中的裱禙十三科中有界尺、裁板、裁刀、桿貼、糊刷等種類。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隨著科技制造的蓬勃發展,裝裱工具也出現了深刻變化,裝裱需求的普及也使工具的使用更加多元。從當下大眾對裝裱認知的分類主要分為傳統手工裝裱和機器裝裱這兩種,其區別最明顯的就是使用工具的不同。
傳統手工書畫裝裱中有句俗語:書畫裝裱三件寶,棕刷、排筆、裁紙刀。這三種工具是手工裝裱的必備神器。
傳統使用工具之棕刷。
棕刷是我們最常見的傳統裝裱工具。又叫“糊刷”、“排刷”、“刷帚”。根據用途主要有漿刷、棕刷與啄帚之分,漿刷用于鑲活、搭漿口以及托綾絹時刷漿;啄帚用于覆背時,剟砸禙紙上顯示出的橫豎接縫及折條等凸面;棕刷的使用范圍廣泛,托心、合紙、排活、上墻等工序,離開它便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堆b潢志》將其分為:“棕軟者謂之平分,棕硬者謂之糊槊,大小得中者謂之粘合,狹小者謂之寸金”?,F在市面上價格從幾十元到近千元不等,優質的棕刷選用均勻的細棕絲綁扎,既富彈性又有硬度,以板結、挺妥、不脫絲為優質。是書畫裝裱的主要工具之一。規格主要有兩種,其中蘇裱用棕刷一般刷身高度在12厘米左右,刷身寬12厘米左右,刷身厚1厘米左右,刷須長約2厘米。另有一種大棕刷,刷身高度16厘米左右,刷身寬13厘米左右,刷身厚2厘米左右,刷須長約3厘米。用于推覆托紙,若托合紙張的寬度臂長所不及,則更能顯示其優越性。刷身上端分直柄和無柄兩種,用法相同。專用的“漿刷”,要適當小一點,薄些。新棕刷還需經過修整、沸水煮燙和打磨才能使用。正如古人云:“新則硬澀,舊則脆脫,利用在不新不舊之間。“棕刷用畢后,必須洗刷除凈沾附在刷須及其它部位的紙屑、漿糊等雜物,垂掛晾干。不宜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否則,很容易腐爛。再次使用前,應以熱毛巾擦洗刷須,使之柔軟、清潔。也有人先用清水擦洗刷須,再持棕刷在墻面上來回刷動,以求刷須不硬澀。 棕刷還需不定期地進行修整,用剪刀或裁刀切割刷須,使之保持平齊。刷須磨損短禿時,可將刷身的棕繩拆開一、二道,別出脫棕,理順刷須。
好的工具再配合好的使用技巧就錦上添花了。使用棕刷上紙時要做到“輕快”二字,即下刷力量要“輕”,運刷速度要“快”,排刷時則要用足力量,正是“良工用糊如水,止在多刷,刷多則水沁透紙,凝結如抄成者,不全持糊力矣“。只要刷子已經用開,不再阻澀,運刷方法得當的話,即便用盡全力,也沒那么容易將紙刷破??傊?,要想將其使用得得心應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總結。
傳 統使用工具之排筆。
排筆的使用范圍甚廣,凡需漿水的工序,如:托心、托背紙、托鑲料,以及染色等操作均離不開它。選用優質羊毛制成,以毛長、彈性好為上等原料。以筆管串制聯結牢固,筆頭齊整,筆根與筆管接粘密實,且不脫毛為優質工藝。常用的為20或24管。竹管高10厘米左右,直徑1厘米左右,毛長7厘米左右。排筆運行時,只將筆毛的2/3接觸紙或
綾、絹等。筆毛應保持整齊,出現開叉隨即順理。下筆的力度可根據刷毛中的水分靈活掌握,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手法。裝裱名家楊正旗總結出運筆十法,分別為側縫、逆鋒、順鋒、擺鋒、揉鋒、剟鋒、拖鋒、翹鋒、立鋒、提鋒,足見其運用的難度。排筆的修整與保養也是非常關鍵的,新排筆使用之前,還需向筆根內注射稀釋的粘合劑進行筆毛加固。排筆用畢后,應立即洗凈漿糊或顏色,甩掉水分,順理筆毛垂掛晾干。不宜長時間浸泡在漿水中,也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否則,前者容易造成筆毛漚爛,后者則因急劇地收縮,而使筆管開裂,造成筆毛脫落。若筆毛所含漿水沖洗不凈,晾干后即會變硬;再次使用時,應先在水中浸軟,不可強行將其壓折。排筆收存時,須放置樟腦精等藥物,避免蟲蛀。對很多傳統裝裱工具的保養可以用一句禪語來形容,那就是“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有鑒于此,借助科技創新,發展出高效便捷的大量工具。
當代使用工具之永泰書畫裝裱機。
永泰裝裱機已被廣泛使用,其作用相當于傳統裝裱環節中棕刷、排筆和裱墻的綜合角色,是新時代制造科技和中國傳統裝裱相結合的產物,也是對傳統裝裱工藝觀念上的革新,極大的滿足了現實需求。永泰裝裱機分別有膠膜書畫裝裱機和漿糊自動除濕裝裱機兩大類。
膠膜書畫裝裱機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新興事物,利用熱熔膠膜來裝裱書畫的機
器。其顯著的優點首先是整個裝裱過程中除了需要在熨平書畫時偶爾用噴壺噴微量的水以外,幾乎整個過程都不需要用水,因此不會出現跑墨、潤色情況。二是操作工藝簡單、容易上手,即便是初學者也很容易掌握一般的裝裱技術,傳統手工俗稱的“三年出徒”變成了“三天出徒”。棕刷與排筆的使用如果沒有長時間的磨練,經常會出現刷破紙或刷不勻,而改為裝裱機的抬起與壓合,既簡單了動作,又節省了體力,還因其是標準化作業而確保了質量,裱件粘接均勻不氣泡,擺脫了傳統裝裱中經常出現的脫殼弊病。其三是用柔軟的熱熔膠膜代替了“性大”的糨糊,因采用高分子改性材料,長時間懸掛不會因季節潮濕或干燥而產生變形,裱件平整服帖,并能防霉防蛀。第四就是立等可取,因為用加熱的方式進行畫心及覆背的托合,省去上墻晾干繃平的環節,如果是急件,甚至幾十分鐘即可完成掛軸的裝裱。把至少兩周的貼墻時間通過從托畫心到覆背經過加熱兩次縮減到半個小時以內,這一點在漿糊裝裱機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現代裝裱工具的革新對棕刷、排筆和裱墻的替代作用不僅于此。比如原來很多老師傅多用大棕刷給畫心或裱件潲水,要求連同刷身一起抓牢,否則只握住刷柄的話,用不多久刷柄處便會殘斷?,F在基本都用噴壺來替代了,噴水既勻且便捷;再比如用小電熨斗替代漿刷來鑲活,也極大降低難度和提高效率。
其它裝裱工具也是在傳統的繼承和現代的創新影響下交相閃耀。如裁刀、馬蹄刀、三角刀等是傳統裝裱專用刀具。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不少其他領域的新產品如美工刀、醫用手術刀等,以優異的性能加入裱畫工具行列中,極大地豐富了傳統書畫裝裱工具的序列,也使操作更加方便、高效。
裝裱工具之裁刀。
裁刀的使用范圍較廣,常用于裁紙、開料、方畫心、刮口子,修配天地桿等。傳統使用工具之馬蹄刀。馬蹄刀鋼口鋒利,要經過捶打、開模、淬火、打磨、開鋒等,制作工藝復雜。因其形似馬蹄而得名。單面開刃,刀口寬6厘米左右,前部高5厘米左右,后部高4厘米左右,柄長11厘米左右。另有一種大馬蹄刀,刀口寬10厘米左右,前部高8厘米左右,后部高6厘米左右,柄長12厘米左右,專門用于削旋手卷。也有雙面開刃的“三角刀”,刀口寬3.5厘米左右,通體高20厘米左右。刀鋒用鈍后需要自行用磨石打磨,如果掌握正確的磨刀方法,將會使刀刃恢復鋒利;若不得其法會將刀刃磨“啞巴”,即將刃口磨成弧形,使其雖然光亮但越磨越鈍;也有可能導致刃口卷刃,而影響刀具鋒利。也可以利用廢鋸條、鐘弦條,自制刀具。
美工刀是現在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裁刀。其優點是刀鋒鋒利,用鈍后直接將前端刀片掰掉即可鋒利如初,不需打磨,使用十分方便。另外,美工刀的刀鋒不像馬蹄刀那樣在下方,而是全刀鋒均在垂直方向,使用時不要將刀片伸出太長,以免發生跑刀時割傷自己。
醫用手術刀作為外科醫生救死扶傷的專用刀具,具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科學設計和鋒利的刀刃,手術刀架堅固耐用,手術刀片是可以替換的。手術刀架有很多型號,在書畫裝裱領域最常用的是4號刀架和3號刀架,不同的刀架所對應的刀片也有不同規格和形狀。4號刀架常配23號刀片、3號刀架常配15號刀片。手術刀片主要在挖圓形和扇面等弧形畫心以及修復書畫中使用。
裝裱工具之裁尺。
與裁刀配合使用的就是裁尺與裁板了。 裁尺、裁板是方裁畫心、綾料的主要工具,傳統的裁尺大都是專門定做,使用變形較小的木料做尺心,在尺心兩端再加鑲竹料制成。但受潮或濕水后,竹木裁尺極易變形,因此使用時需格外愛護。常用的裁尺一般分為長(200cm)、中(150cm)、短(100cm)三種型號,方便在不同環節中使用。竹木裁尺使用久了以后,因刀的磨損和裁切,尺口會凸不平,需要重新修整后才能繼續使用。 有機玻璃尺是廣大裝裱師的最愛,與木質裁尺相比,有機玻璃尺的優點是方便易得、透明度好、不易變形、重量趁手、有刻度還可用來度量鑲料等。是傳統裁尺最好的代替品。以不銹鋼尺用來當裁尺,使用時注意,因其較薄,使用姿勢不規范或走神容易發生跑刀現象。
裝裱工具之裁板。
裁板是墊在畫臺上裁切件時用來村墊的工具,以防裁刀劃傷案臺。傳統裁板都是以椴木、柳木等軟木制成。其優點是木質細膩不傷刀。也有使用木夾板的,但使用夾板時要順著表層紋路,不可橫切,否則將會縮短裁板壽命。傳統裁板最大缺點是用過一段時間需要修整,否則會使裁切的材料出現不規則的毛口。
現在還比較常見的是采用耐用一種PVC切割墊板作為裝裱裁板,裁切后不留刀痕,尺寸最大者100*200cm,也可以選用幾塊A1規格(90cm×60cm)的裁板,使用時拼接裁切即可。
采用鋼化玻璃也是不錯的選擇,其特點是經濟耐用,深受不少裝裱師的好評。
裝裱工具之起子。
起子,亦稱“啟子”,傳統起子一般用竹片制成,因此還叫“竹起”。起子主要是用來將上墻的裱件啟墻或分割宣紙之用,在冊頁制作和批裱件串口時也常用它做一些壓實折口的輔助工作。竹起一般自己動手制作,將一根長約30m、寬2cm左右的優質竹片泡入清水中兩三天,然后取出晾干進行削切。竹片削薄到富有彈性,中間略厚,兩邊如刀即可。過薄強度不足,過厚因彈性不好下畫時易引起裱邊崩裂,不便使用。因此在選擇竹片時,選擇竹質細密,而且一頭有竹節的竹片,將竹節一端作為起子頭部,這樣雖然起子頭很薄,但是不易劈裂,經久耐用。
除了竹起之外,還有用油畫刀牛角等制作的起子,效果也是不錯的,常出現在裝裱師的工具譜上。
針錐雖小,卻是在整個裝裱流程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件工具,刮挑宣紙雜質、托畫心時挑毛、方裁畫心及綾料時制孔、轉邊時畫線等多個步驟都離不開針錐。針錐多為自制,制作針錐的針不能太粗,以免影響工作精度,常見的制作方法,一是用鉗子將縫衣針尾部釘入天桿余料即可。這種方法制得的針錐不易滾動,材料方便易得,不過用久易松動。二是把托好的綾絹裁成5cm寬、30cm長的長條,然后將縫衣針穿上雙股棉線和綾條卷曲在一起并包實,干后結實耐用。
最近市場上出現以銅條制作的針錐,既美觀又結實耐用,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傳統書畫裝裱的質量以平、軟、薄、光為評定標準,而用于畫背砑光的砑石是重要的工具。雖也有玉石、琉璃加工品用作砑石,但大部分還是選擇質地堅細、表面光滑的鵝卵石,制作成長15厘米寬8厘米,砑過的觸紙面3厘米左右較為適宜。
裱件砑光之后,需要進行裝桿、穿繩系帶,通稱“裝活”。它是裝裱工藝中最后一道工序,也是畫龍點睛的關鍵所在。其質量優劣,系連著全局之成敗;古人將它比作“如人著冠”,言簡意賅,不釋自明。裝活應備鋸、銼、刀、鉆、錐、鉗等工具?,F在很多裝裱師也在使用永泰天地桿成型機制作天地桿,精準快捷,極大提高了裝裱效率和精度。
傳統裝裱術語有“四紙三漿”一說,漿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圍繞漿糊的使用,需要的工具有篩籮、漿盆、漿油紙、淀粉桶等。而裝裱機配合膠膜的使用,就不需要這么多的工具了。
裝裱書畫中需要的工具還有很多,比如裝裱冊頁用的骨砑子,折板,撞板,壓力機;手卷用的手卷棒,大馬蹄刀,縫衣針等;異形裱件需要扇模,曲線尺;用于搭晾裱件的晾桿和挑桿;用于分割綾絹及鑲料的剪刀;全色用毛筆硯臺調色盤,筆洗,放大鏡等等,不一而足?!独C譜》曰“藝之巧拙因乎心,心之巧拙因乎境”,干凈整齊的環境對裝裱工作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而毛巾和雞毛撣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傳統工藝的特色可謂多種多樣,凡屬民族的,傳統的東西,根基均較深固,這似乎帶有普遍性。然而,世代相傳不等于是墨守成規;缺少創新的事物,也就失去了活力?;叵霑嬔b裱的歷史,宋代與明代之所以呈現出勃勃生機,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操作工藝與裝裱形式上的改進;這種局面對推動裝裱工藝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稱宋代、明代是書畫裝裱的黃金時代。選用哪種工具,純系不同地區、不同流派長期形成的操作習慣,因而,并不是決定裝裱質量的關鍵。作為裝裱者,最主要的應是能夠駕馭所使用的刀具??傊?,在不久的將來,定會隨著現代科學的滲透,而給傳統的裝裱工藝帶來新的活力。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裝裱工藝發展的方向。
此文關鍵字:裝裱,書畫裝裱,字畫裝裱,裝裱培訓,裝裱學
同類文章排行
- 裝裱機保養注意事項 裝裱機選永泰牌
- 書畫裝裱機以及書畫裝裱歷史縱橫
- 淺議書畫裝裱工具 永泰裝裱機械 周和德
- 如何把一個圖片做成裝裱以后的效果2020年4月10日
- 十字繡裝裱技術培訓2020年暨南大學藝術類專業招
- 如何裝裱照片廣州裝裱培訓班
- “書寫新時代翰墨繪華章”書畫裝裱技術
- 裝裱技術哪里i學山東文化藝術人才可申請職稱含
- 裝裱字畫步驟2020年4月9日
- 字畫裝裱_書畫裝裱_裱畫交流與培訓平臺–走近裝